1 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
减量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它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管理技术的改进。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量。换言之,减量化原则要求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为使这种增长具有持续的和环境相容的特性,人们必须学会在生产源头的输入端就充分考虑节省资源、提高单位生产产品对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废物的产生,而不是把眼光放在产生废弃物后的治理上。对生产过程而言,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或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单位产品生产的原料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
2 产品生产的再使用(reuse)原则
循环经济的第二个原则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买的东西。通过再利用,人们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在生产中,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利用,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鼓励再制造工业的发展,以便拆卸、修理和组装用过的和破碎的东西。在生活中,反对一切一次性用品的泛滥,鼓励人们将可用的或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捐献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
3 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
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循环利用。要求尽可能地通过对“废物”的再加工处理(再生)使其作为资源,制成使用资源、能源较少的新产品而再次进入市场或生产过程,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再循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原级再循环。也称为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循环用来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如利用废纸生产再生纸,利用废钢铁生产钢铁。第二种是次级再循环或称为次级资源化,是将废弃物用来生产与其性质不同的其他产品的原料的再循环过程,如将制糖厂所产生的蔗渣作为造纸厂的生产原料,将糖蜜作为酒厂的生产原料等。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循环经济的主要体现是什么?
新系统观
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新经济观
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