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经济,而企业能否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看它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否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而这又主要取决于企业资本追逐利润的动机和能力。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单一资本结构的国有企业,很难作到自我约束,无法排除政府干预,难以始终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因此它的市场竞争力是很弱的,这已为国企改革的实践所证明。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把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改造为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不仅有利于企业形成经济规模,而且有利于解决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与此同时,企业的市场意识大大增强,经营理念不断更新,资本运营方式进一步优化,从而市场竞争力普遍增强。
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建立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前提,有利于推进公司制改革。片面强调国有股的绝对控股地位,国有股比例“畸”大,致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走不出一人说了算、“内部人控制”的怪圈。把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改组为股权结构相对合理的多元投资主体企业,企业内部就形成了多个不同的产权拥有者,他们的共同利益是建立在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基础上的,共同任务是促使投资保值增值。所以,各出资人会充分发挥股东的作用,主动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保证企业各职能机构作用的有效发挥,积极参与决策和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公司制改革,规范公司机制,必须从投资主体多元化抓起。
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可以实现国企与国企、国企与外资、国企与民资的多渠道联合,吸纳相当数量的社会资本,并且使有限的国有资本在“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中,流向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国有资本集中度不断提高,国有经济整体布局得到调整和优化,实际控制力也就大为增强。山东省滨州地区先后有 100家国有企业在兼并、联合、嫁接中实现了重组,盘活国有资产 20亿元。投资主体多元化带来的不仅是国有资产量的增加,更是质的提高。 1999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 20%,利润增长 53%,利税增长 35%,企业亏损面仅 10%,其增幅在全省名列前茅。